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公告

创新驱动,铸就发展引擎

2017-2-15 14:17:24      点击:

目前,创新提效已经成为武进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副市长、区委书记史志军指出,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主动力,“能不能成功冲出转型的关口,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

  为此,我区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驱动体制机制创新这个“车轮子”,着力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率先突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核心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使武进牢牢立于全国强区之林。

  计划要求:促进产业创新发展见实效

  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发展。

  区长戴士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区的主导产业竞争力要明显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0%

  工作部署:坚持“五路攻坚”, 加快创新步伐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我区将在五个方面攻坚,加快区域转型升级,让武进的产业变得更“高”、更“轻”、更“绿”。

  强化科技创新。围绕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深入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聚焦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整合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在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上形成更大的规模突破,在石墨烯、机器人、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上形成更多的技术优势。鼓励引导传统产业不断加大技术革新、工艺更新力度,坚定地走高、精、特、优发展之路。高水平规划建设常州科技创新园这个重要的创新载体,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做优开发园区。按照“空间集约化拓展、环境绿色化提升、服务品质化升级、资源精效化配置”的思路,推动重点开发园区加快从纯粹的产业开发区向产城融合型开发区转变,从一般园区向专题园区、生态园区、科技园区转变,从依靠政策优惠向增创创新优势转变,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注重特色集约转变。

  做强优势企业。坚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兴区之本,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引导广大企业家坚守实业、回归主业、做精专业。推动企业不断向高端化、高新化方向攀升,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区形成更多引领型企业、战略性产品和隐形式冠军。全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和重组整合,年内新增上市企业3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主攻重大项目。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提升年”要求,突出围绕提升项目质量和产出水平,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大型央企、世界名企和高科技企业为主攻目标,积极开展“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全力在高端环节、终端产品、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引进一批标杆型、航母型重大项目。持续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业技改等领域的投资,以高频次、高强度的督查督办来压实责任链条,确保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324个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

  精效配置资源。围绕“在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上出样板、出形象、出机制”的要求,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建立各类资源的统筹匹配机制,全面推进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切实加强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和闲置土地整理盘活,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价格杠杆等多种手段,通过技术、质量、环保、安全、用地、能耗等标准的倒逼,促进资源要素更充分地向创新型、高成长、低消耗、少排放的优质项目集聚,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人物访谈:紧抓“牛鼻子”,打造“强引擎”

  当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创新”,无疑是引领发展的主动力。

  区科技局局长李婷认为,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必须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把握科技创新机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发力,走出武进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过去一年,我区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提供了强劲支撑。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3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45家,立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6项,争取省级以上经费2.4亿元。新增省级众创空间7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98件。组织较大规模产学研活动12项,签订合作意向项目273项,新增实施产学研项目90项。

  值得一提的是,以集聚在常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为目的的科技创新“双十百千”计划实施,以中俄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国际创新资源引入,以打造武进最大创新中心为目标的科教城东扩计划启动,成为2016年科技工作的创新亮点。

  2017年,我区科技创新将聚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统筹区域创新发展。聚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到企业,将研发机构建到企业,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聚力双创载体集聚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批运作好、机制活、影响力大的标志性平台载体,更加有效地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根据计划,2017年,全区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7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45.7%

  李婷表示,未来将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措施推动落实,加快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集聚,加快我区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和协同发展,着力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撑